因為小布不愛番茄泥,導致上週副食品的量大減!!
這一週製作的馬鈴薯泥決定再佐布布最愛的高麗菜一起食用吧!!!
<馬鈴薯高麗菜泥>
馬鈴薯削皮切小塊後放入內鍋,水約淹馬鈴薯高度的一半,
上面再鋪上撕片的高麗菜,外鍋我放了1.5杯水,
(其實1杯就可以熟了但我想爛一點)
擠個奶回來就好囉!!
將高麗菜與馬鈴薯分開打泥後做成冰磚,
馬鈴薯泥很乾不好打,我是把內鍋剩下的高麗菜水和馬鈴薯一起打泥。
把馬鈴薯跟高麗菜一起用電鍋煮的好處是高麗菜的甜味會進到馬鈴薯,
加上馬鈴薯本身的甘味,小布很喜歡這道副食品歐,
兩大一小的冰磚量,完食。
請幫小布鼓勵鼓勵!!!
單純吃馬鈴薯泥時要注意不要太乾讓寶寶難吞嚥,
兩塊馬鈴薯大冰磚配一塊高麗菜小冰磚的水份對小布而言剛剛好,
有一回三塊大馬鈴薯冰磚,吃到一半小布有點太乾快噎到的感覺,
用小杯子餵小布喝點水又生龍活虎繼續吃啦!
戰績很優!三塊大冰磚吃光光哩!!
第一口(這是蝦毀?)
第二口(好像還不賴)
<蛋黃泥>
進入8m的階段,決定給小布嚐試蛋黃,蛋白部分須一歲後才能食用請切記。
電鍋快速水煮蛋法:
在電鍋內鋪一張沾濕的廚房紙巾,把蛋沖洗一下後置入電鍋內,
嘿嘿~等開關跳起來後水煮蛋就完成啦!!
泡一下冷水後剝殼切一半,用湯匙挖出蛋黃適量壓泥(第一次食用請蛋黃的1/4當作一餐配料即可)
連同上週做的馬鈴薯高麗菜泥一起拌勻,本來就香甜的馬鈴薯在加上蛋黃味道更香濃。
小布也很愛耶!
p.s
因蛋黃泥不建議做成冰磚,所以我都週末回台南時才現煮搭配當週的冰磚一起吃,
量由一天1/4進階到1/2,再到全蛋黃的進度。
<糙米香蕉泥>
有沒有發現tomo的菜單中較少出現綠色葉菜類,
因為大部分葉菜類容易有臭青味,目前以小布能多吃的前提為目標,就較少放入綠色葉菜類。
為了解決這問題,這週決定把香蕉入菜單,吃得好的話以後就能搭配葉菜一起食用,
香蕉本身擔任甜味的角色可以掩蓋臭青味的葉菜!!
糙米一格+白米一格的量,前一晚洗淨後入冷凍庫,
隔天加入7倍的水量入電鍋,外鍋3杯水。(理論上這樣就會熟了)
(中間婆婆又幫我加了2次水,所以我無從觀察外鍋3杯水的方式,糙米是否可以熟透?)
總言之,去頭尾的香蕉經過長時間的烹煮呈現一種外觀噁心的感覺,haha。
雖然說不上吃了會微笑的菜色,但小布也一口接著一口快速吃完。
tips:
香蕉去頭尾留中間目的是避開農藥容易殘留的部分。
<小松菜蘋果泥+紅蘿蔔七倍粥>
買了營養價值很高的小松菜,之前在里仁買過挺好吃的,
這次在家樂福也是買到有機的小松菜,但我覺得吃起來比較"刮"一點。
剛好家中還剩下3/4顆的蘋果婆婆要我一起加入,那就來個小松菜蘋果泥吧!
水煮滾放入小松菜葉片的部分及蘋果煮約2~3min即可撈起放涼打泥。
另外在這之前先準備了七倍粥的製作,將朋友送的紅蘿蔔一起放到電鍋內煮熟,
同樣的放涼後打泥,顏色很美。
試吃一口小松菜蘋果泥,小松菜本身的青菜味都被蘋果蓋過去,
微酸的口味很大人感,婆婆也點頭了,不知道小布是否跟媽媽一樣喜歡?
把小松菜蘋果泥和紅蘿蔔七倍粥一起混著給小布吃,
從一開始覺得很好吃的樣子大概吃了50ml+就不吃了,
到底算不算喜歡吃?
個人覺得這樣的味道吃起來很像波蜜果菜汁。
不過接下來一週小布吃的狀況都很不好,
大概都吃個幾口就不吃了,嗚嗚...
拿掉可能因蘋果帶酸味的小松菜蘋果冰磚只單獨餵紅蘿蔔粥,也是不賞臉...
<洋蔥泥>
最近幫小布穿上圍兜,放到費雪椅上表現出期待又興奮的小布,
但是吃了幾口又開始不吃了。
猜測是否口味不合?
所以本週做了上次一次可以吃到三塊大冰磚的馬鈴薯高麗菜泥,
另外再加入半顆洋蔥希望更增加一些多元的甜味!
洗淨食材後,
馬鈴薯切塊、高麗菜撕片、洋蔥縱切後
依序放入電鍋內堆疊。
內鍋的水量也是約淹到馬鈴薯高度的一半,
外鍋一杯半水,壓下按鈕後即可等待成品出爐。
因為高麗菜跟洋蔥都很會出水,
成品的湯汁粉多...有心人可以把剩下的湯汁另外做成冰磚當高湯也很方便。
其他的部分利用這些湯汁調整稠度一起打成泥,當日做當日吃,
剩下的做成冰磚。
當日現做的部份讓小布試試看口味,
同樣的還是很興奮的小布也是吃了約十來口又不吃了...
聽說接下來幾天婆婆餵他還吃得更少。
不過隔幾天的週末回台南自己再餵時,
小布又吃得還不錯了(辛苦的回饋是小布滿意的笑容)
這幾天tomo爬文看到許多媽媽都分享小朋友大概8.9個月大時開始不吃副食品,
查到的原因很多...
只好繼續觀察吃的狀況了!
下一週邁入9m,請老公幫我買了魚骨準備來煮個魚骨高湯給小布開葷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