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這物以稀為貴的金孫,小布常常吃定了阿公阿媽,
遇到小管家權威式的教育換小布沒轍,但看得出不是真心服從只是礙於拳頭,哈...
小管家常批評我太寵小孩、其實我也會攻擊小管家沒原則看心情管教小孩,
(一整個就是互相傷害的家庭就對了,哈哈哈)
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tomo也會檢討擔心這樣多重模式的教育對小布的影響....
結論是:沒法解。
沒辦法,我們就是一個三代同堂、又很保守傳統的大家庭,
一個6歲的小孩,家中就有5個加起來兩百多歲的大人在關注~
環境跟人的觀念沒辦法改變,
那麼我只能從身教跟親子共讀的機會讓孩子理解自己態度的應對以及人際相處的琢磨。
Case1:
記得某一次小布回高雄外公外婆家玩,
小布想獨自畫畫、外公卻興頭來著一定要小布看他老人家畫的東西,
這對爺孫就這樣兩人搶著一本畫畫本僵持不下,兩人搶得滿臉通紅....
tomo見狀只好立刻切入,請自己的父親大人鬆手並尊重孫子的意願,
雖然tomo也說明為什麼這種芝麻小事就非得要小孩順從大人呢?
但外公氣頭上連我的份一起生氣覺得這是我這母親教育失敗、太順小孩....
帶著小布回到房間請小布生氣完要跟外公和好,
但這孩子很拗~
當晚外公都跟小布示好了,小布依然躲避外公的眼神拒絕和好。
其實我也不想逼小布不甘願地去面對外公,
結果小布這一氣還氣到隔天早上。
tomo再次跟小布溝通看到爸爸媽媽吵架或是鬥嘴時,
我們最後是不是還是和好了呢?!(小布點頭)
然後也跟小布說其實外公前一晚就想跟小布和好了,
你願意試試看出房門跟外公說聲早安嗎?!
小布終於軟化他的態度,這對爺孫又快樂相處一天了。
重點:
重點不是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的父母,
而是父母吵架後,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和好,讓孩子學習這個過程,
人都會有自主意識跟脾氣,
怎麼在衝突中轉化這些不愉快然後修復關係更是重要。
<插曲>
某次小管家也是跟小布發生了搶作業簿僵持不下的衝突,
只見小管家不疾不徐的跟小布說:放手,不然會破。
讓孩子事先知道"不可彌補的後果",我想也是不錯的方式!哈
Case2:
小布從去年9月中開始到補習班上兒童美語,
想讓孩子在這時間點切入也是希望他還是能在遊戲、故事的模式去認識英文,
不過從來沒學過英文的小布在補習班評量與教學的制度上遇到了挫折,
其實身為父母,也在補習班的模式中陪伴孩子調整腳步跟適應....
不過在我們夫妻討論以及小布試聽過另一家的補習班後,
我們決定這一期3個月期滿後換別家試試看。
也許是聽到我們大人討論補習班的模式中,小布習得的批評?
決定要換補習班後,小布開始說不喜歡原本的補習班、開始抱怨一些事情,
某一天tomo把小布找來並跟他聊聊:
"雖然我們決定下個月要換補習班了,但你現在學的東西是之後的基礎,請你專心完成學習"
(完成一件事及堅持到最後是對自己負責)
"你現在會了A~Z還有一些單字,發音也很漂亮,是不是該感謝Chenny老師?!"
"雖然你不喜歡本來上課的方式,但老師的確幫助了你學到了新的東西,還是要謝謝老師"
(學會看待事物好的那面以及感恩的美德)
為了讓小布對於多一點感恩、少一些抱怨這件事情能有具體的感受並化為行動,
帶著小布挑選要送給老師的小卡,
感謝是需要表達給對方知道的。(怎麼說?怎麼做?需要練習)
夫妻關係的經營是持續的,
親子間的互動與教育影響更是長遠的,
很慶幸自己生在這個可以獲得很多資訊的年代,
而且許多話題都是可以攤開討論的.....
孩子在長大,我們大人也可以一直成長,
願我們的夫妻關係與親子互動能持續的往好的方向去修正並用心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