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順道來到了原台南測候所,台南人又稱胡椒管,
主要是因為建築物中間的煙囪塔的形狀而稱之。

此建築建於1898年(明治31年),一樓屋瓦成18等分放射狀,於民國92年成為國定古蹟,
是目前台灣僅存之歷史性的測候所。
若是有到台南,可以順道來這裡拍拍照~

胡椒管的對面有一間綠頂的教堂,
教堂控的tomoko又拿起相機咖擦咖擦拍下了這漂亮的教堂。

原台南測候所
台南市公園路21號
************************************************************************************

隨後又來到了位於民權路的公會堂,
公會堂又結合了後頭的吳園成為一片,走走停停拍拍照也能耗上一小段時光呦!

台南公會堂又叫台南公館,落成於1911年,是當時市民重要的集會場所,
1955年改為台南社教館,1994年社教館遷址,現改為吳園藝文館。


在公會堂前棟的建築一旁是柳屋,
特色是日據時代保留至今的食堂建築

現在裡頭不賣日本料理啦~
改成台南旅遊中心及販賣許多台南當地的特產和玩意....

此日式建築保存的價值之ㄧ還有他的雨淋板(下見板張り)設計,
構造保存相當完整,是日治時期引進的工法,現在較少應用,
成為消失的構造工法一個很重要的紀錄。
備註:
下見板張り(したみいたばり)源於英國盛行北美,
上緣被覆蓋只看得到下方的設計。
日本由美國習得此技術應用於台灣木造建築,
雖防風又防雨,但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卻也難以保存木屋。

到後頭就是吳園的範圍了,
綠地草皮讓人好想在這裡坐著休憩片刻.....



找個有樹蔭的地方坐下來喝口水休息一下吧!

後頭是吳園閩式建築,建於1829年,
是府城紳商吳尚新所建,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號稱台灣4大名園

雖然現今吳園規模已縮減許多,
但不難想像直到光緒年間都是官商士紳聚會之處的吳園當時有多麼地風光。
現在裡面是一個茶藝館,採跪坐式~很有一番味道呦!!
原台南公會堂&吳園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全站熱搜